1、多鼓励孩子,切勿用无意义的责怪。孩子一旦在练琴中出现了问题,很多急性子的家长就开始急,甚至动手打孩子,这些绝对不是个例,相当普遍。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度和尊敬度下降,对钢琴的兴趣下降甚至叛逆放弃学钢琴。家长需要多鼓励孩子,说些例如:“下一步该怎么做,XX千万不要急,慢慢来,思考一下,我相信你行的”;“XX,这一段你弹错了,该怎么去修改?静下心来想一想,不要急,加油”;
“XX,你手型不太好,想一下老师所说的手型像什么啊?试试看,在钢琴上‘抓一下’,保持好啊,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一直优秀,而是知错就改,要学会坚持!”
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摸索,自己努力去回想老师所说的正确思路,不要动不动就帮孩子完成和思考。家长和老师无论在陪着或教学中都需要保持着不急躁的心态,孩子是一张白纸,你的急躁只会让白纸沾上污点。
2、原则性问题家长绝不能心软和手软。比如说,孩子在上课或平时练琴时坐不定、调皮;弹半小时琴,上厕所几次,总是下琴凳玩耍,等等。这些原则性问题,是不可以放任不管的。
3、家长需要更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比。我经常对学生家长说的一句话是:“孩子学琴过程中如何用正确的思考方式,遇到难题如何解决,这些问题可以完全交给我钢琴老师。但是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!”
钢琴老师每周或许只会遇到孩子一次,也就短短的45分钟-1小时左右。对于一个优秀的弹琴者或学琴者,良好的心态是必备的。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如何在练琴遇到麻烦时不急躁等等,都是平时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的。
真正优秀的钢琴家或钢琴表演者,其演奏技巧会渐渐被淡化,而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阅历是更让人着迷的。
4、家长需要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“快乐”。打引号是因为此快乐是我作为老师的主观观点,或许对一些人而言是真理,但是不能作为客观观点立足。
对于学生或工作者而言,真正的快乐是通过平时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,当遇到困难时就把大困难化解成一些小困难然后逐个攻破。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之后,尽情的享受成功的快乐(尽情的演奏,享受自己努力完成的曲子)。
家长需要督促孩子在练琴时,不要一股脑磕磕巴巴的从头弹到尾。而是需要分段、分天数来完成。一首曲子未必要一天里完成,每天也未必一定要练习全部的曲子。教会孩子看钢琴老师的笔记(哪怕是最简易的符号),然后自己努力做出计划,每天完成多少。那么定下的目标就一定要完成。
